(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德里24日專電)印度總理莫迪率領執政聯盟以壓倒性勝利贏得第2個任期後,迎面而來的除失業率高漲、資金緊縮、美國貿易壓力等經濟挑戰外,宗教問題及恐怖主義威脅也將是棘手難題。印度總理莫迪率領的印度人民黨(BJP)以303席國會下院席次贏得絕對多數,準備展開他的第2個任期。但他在選舉期間及選前由政府發表的臨時性預算,提出包括1.4兆美元用於修建公路等基礎建設的各項鉅額開支該如何兌現,成為莫迪的首項挑戰。除了基礎建設,莫迪還提出對中產階級減稅及提供農民現金補貼等政見,都需要找到財源兌現。不過,為能實現上述選舉支票,莫迪政府於今年3月公布新財政年度臨時性預算時,已經把截至2020年的全年預算赤字目標擴大到國內生產毛額(GDP)的3.4%。但如果財政赤字擴大,將進一步影響到印度的國家財政評級。此外,農村經濟因廢鈔政策和農產品收購價格過低而凋敝的現象,以及中小企業受到廢鈔政策、商品與服務稅(GST)衝擊,導致關門或裁員,使印度失業率攀升到45年來最高的6.1%,這也是莫迪第2個任期必須面對的挑戰。德里大學教授米西拉(D.P. Mishra)告訴中央社記者,解決失業問題成為莫迪政府的重要挑戰。因此,吸引投資對於印度的發展和提升就業率都非常重要,莫迪政府如何擴大對外資的吸引力,成為解決相關問題的關鍵。他還指出,提高教育的普及與品質,對於解決失業率也很重要,因為只有受教育才能提高人們的就業率,而給予弱勢族群和社區更便宜的教育服務,相形之下就非常重要。此外,印度農民的經濟壓力很大,米西拉也認為,莫迪政府必須專注在如何發展農業,而非只是提供農民現金補貼。莫迪昨晚在印度人民黨全國總部的勝選演說中表示,印度今後只有兩種階級,「一個階級是窮人,一個是努力消滅貧窮的人」。但在莫迪發出豪語之下,以大企業為經濟動力的印度,貧富差距非常大。印度2018年的吉尼係數(Gini coefficient)達到0.854,屬於貧富差距懸殊的國家。要如何解決貧富差距問題,也成為莫迪政府的重要挑戰。此外,印度還有一項令人關注的議題,就是宗教對立激化。在莫迪過去5年執政期間,針對穆斯林的暴力事件還有宗教衝突事件不斷激增,引發各界關注。甚至在印度人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後,一些印度人民黨國會議員當選人已發表不利穆斯林社群的談話。印度伊斯蘭大學教授逵瑟(Rizwan Qaiser)表示,可以相信的是,未來5年,針對穆斯林的仇恨政治與暴力將會攀升,但穆斯林社群不必害怕,因為印度就是他們生長的土地;穆斯林能夠做的,就是致力貢獻印度社會,勇於站出來為自己的權利奮鬥。對外界憂心印度未來恐成為更印度教化與神權化的國家,印度人民黨發言人柯立(Nalin Kohli)告訴媒體,這種擔憂是虛構的,印度人民黨沒有歧視性,個別黨籍國會議員對穆斯林的評論,不應視為黨的思路。除了國內的經濟與政治問題,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持續加大對印度的貿易壓力、中國持續在南亞擴張及蠶食中印邊界有爭議的領土、巴基斯坦的恐怖主義威脅,也都是莫迪第2任期所面臨的難題,等待他靠智慧一一化解。(編輯:周永捷)1080524
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263)
- May 27 Mon 2019 02:37
想當包租公 須留心3密碼
- May 27 Mon 2019 02:37
老謝:史上最悲觀經濟預測
【早安健康/吳鴻麟(捷安達國際保險經紀人公司董事長)】健康老化:40歲~70歲,如何做好醫療保險規劃 事先做好可支配保費的預算分配 進入高齡退休階段,主要收入來源中斷,但日常生活開銷、醫療及長期照顧、退休安養及休閒計畫、資產傳承計畫,都牽涉到金錢的使用與分配,必須仔細計算分配,比如說,退休之後尚有子女仍在求學階段,必須準備好子女教育金,那麼這些錢就不可能做為未來醫療或長期照顧的預算,也因為未來在長壽、通貨膨脹、投資理財、稅賦負擔等四大風險,存在著高度不確定性,便不得不事先做好可支配經費的分配計畫。 事實上,未來要過怎樣的退休生活及品質,是我們可以控制的,例如每天花多少錢在三餐飲食上、一年花多少錢在旅遊休閒上,但唯獨疾病或意外事故的發生時間和醫療費用是我們無法掌控的。常聽到有人提倡「自己準備好醫療費用,不需要買醫療險」的想法,這其實是相當危險的觀念,因為,本來準備好各項用途的錢,可能因為未預期發生的事件,而必須挪為他用,等到將來真正要用到醫療或照顧時,恐怕就會捉襟見肘而陷入無錢就醫的困境,這也是古人常說的「不怕一萬、只怕萬一」的寫照。 但過於擔心未來的不確定風險,而犧牲各項退休生活計畫,「過猶不及」地把錢全部用在健康保險的保費支出上,也不是明智之舉。如果要建構完整的醫療保障防護網,保費支出也非一般民眾負擔得起,必須做取捨的抉擇。因此,如何判斷風險的高低來分配預算做為保費支出也是一門學問,當然,這也會與個人投保時間的早晚而有所差別。 四、五、六年級生如何安排合理的保費支出?我的建議如下: 四年級生(60~70歲): 此年齡層被保險人已接近退休或已退休年齡,主要保費來源是現有的存款或退休金,我們常聽到的合理保費支出「1/10 原則」已不適用,投保商品的順序也須改變,因為此年齡的醫療險費率高,因此對於保障計畫便必須有所取捨,如果可支配的保險預算有限,要掌握「保大(病)不保小(病)」、「保定期、不保終身」兩大原則,並把一次性給付的重大傷病險、癌症險、意外險、失能扶助險的保費預算列為優先支付項目。 其次再規畫實支實付及日額型醫療險,最後再考慮退休養老相關的儲蓄險、年金險;除非尚有房屋貸款債務、子女教育或孝養父母責任者,否則終身壽險或定期壽險的保費支出應做為最後的考慮,因為,如果規畫死亡壽險計畫,此時因保險年齡大、危險保費高,可能會吃掉大部分的保費預算,而影響未來醫療保障防護計畫。 離退休還有20年,但家庭經濟負擔也是比較重的階段,五、六年級生如何規劃?下一頁繼續看 五年級生(50~60歲): 此年齡層離退休大概還有10年左右的時間,可以利用還有固定薪水收入時,規畫10〜15年期繳費終身醫療險,但也是要掌握「保大不保小」,可以優先購買終身保障型的失能扶助險、重大傷病險及癌症健康險。 實支實付醫療險、日額險醫療險、定期險規畫,則以定期型或一年期附約方式規畫。如果還有貸款或家庭養育、教育責任需負擔者,再加保意外死殘、定期壽險做為身故保障,但所有年繳保費合計仍以不超過年收入的10%為原則。 這樣的規畫內容,並非一勞永逸,一旦五年級生從職場退休,不再有固定工作收入時,就必須重新再檢視整體的保障內容,與可用資金預算後,看是否需要重新調整。 六年級生(40~50歲): 此年齡層離退休還有20年時間,但家庭經濟負擔也是比較重的階段,例如子女教育、房屋貸款、父母奉養等固定開銷,因此,保費預算應優先把萬一突發疾病或意外死亡的保障先規畫充足,如果可用預算夠當然可以購買終身壽險,但如果預算不夠,則建議購買有保證續保的短年期或一年期定期壽險。 如果有閒置資金作投資、理財,則可考慮搭配高危險保額的變額萬能投資型壽險,達到同時滿足保險與投資的需求,也是不錯的選擇。至於健康醫療險的保費則一樣先掌握「保大不保小」的原則,再利用終身醫療與定期醫療搭配組合出最適合的保障計畫。 如果因為保費預算有限,保障還有不足的部分,可利用產險公司的健康醫療險補足,但產險商品是一年期保單,並沒有保證續保功能,有些商品則是有最高續保年齡限制。因此,除了意外傷害險以外,絕不能因為保費相對便宜,而只購買產險公司的健康險。 你購買的保障,跟你想的不一樣?下一頁圖表一定要存起來,健康醫療保險務必先考量這些事! 健康老化保單的規畫重點與注意事項 以下表格是四、五、六年級生規畫健康醫療保險時,應優先考量及注意的事項,但建議讀者仍須依個人及家庭狀況做調整,以發揮最大的保障功能。 本文摘自《一生平安的保險規畫(增訂版):教你分齡買對保險,兼顧理財和保障》/吳鴻麟(捷安達國際保險經紀人公司董事長)/商業周刊 … 延伸閱讀:
- Jun 02 Fri 2017 18:03
清除宿便-安納爵AJ健康日記